虽然北马40年来首度缺席 但中国马拉松从谷底跃出

今天上午,北京马拉松赛事组委会发布《关于2020华夏幸福北京马拉松赛事的公告》,称为继续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,决定不举办2020年北京马拉松赛。这是该赛事1981年首次举办至...


  今天上午,北京马拉松赛事组委会发布《关于2020华夏幸福北京马拉松赛事的公告》,称为继续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,决定不举办2020年北京马拉松赛。这是该赛事1981年首次举办至今第一次按下“暂停键”。不过考虑到当下的特殊形势,网友纷纷表示:“能理解。”而事实上,北马的缺席并没有改变2020年中国马拉松赛事的整体走向——从寒冷的“封冻期”逐渐回暖。

  马拉松产业上升势头受阻

  2020年,当大多数跑者还期待着春节过后的马拉松新赛季开始,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,将一切计划部署都打乱,开年原本如火如荼的马拉松赛事,在疫情的冲击下,从2月开始就进入了“休赛”状态。

  据《2019中国马拉松大数据报告》统计, 2019年,在中国境内(不含香港、澳门、台湾地区)的所有地域内共举办规模赛事1828场,较 2018年增加247场。但疫情一出,势头受阻——据中国田协相关负责人表示,截至今年6月初,全国范围内有近60场田协认证的马拉松赛事延期或取消。这对于无论是品牌赛事自身、跑者还是跑步产业链上的各方,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。没有了大规模的线下马拉松赛事,众多体育赛事运营公司也面临着收入来源被切断的情况。这对于一些中小型赛事公司来说,几乎是“毁灭性”的。

  全球范围内,马拉松产业亦是如此。3月1日,世界马拉松六大满贯赛事东京马拉松被迫“缩水”举行。规模从之前的3.8万人,缩减到了207人。随后,六大满贯中的波士顿马拉松、纽约马拉松、柏林马拉松相机宣布取消,最终剩下的只有伦敦马拉松,但也仅仅保留了精英跑者。

  图说:伦敦马拉松上,基普乔格跌落神坛。

  马拉松赛事的取消活延期,让很多赛事公司陷入了困境。一位从业马拉松执行的工作人员表示“上半年公司无赛事可做,下半年能否举办赛事,还在等通知。但是公司还是看好今后马拉松的市场的,目前公司状况基本上是硬撑的。为了节约成本,公司也实施了降薪措施,但是员工也对公司的举措表示理解。”

  赛事的取消、执行公司的困境,给马拉松市场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。根据东京马拉松基金会2018年发布的赛事报告显示,当届比赛的运营成本约为19.7亿日元(约合1.25亿元),折算到每名跑者约合5.48万日元(约合3500元)。而据CNBC报道,2019年的波士顿马拉松为当地带来2亿美元收入,并且跑者和波士顿田径协会还会为当地慈善组织带来4千万美元的捐款。同样,纽约马拉松组委会估算,今年赛事的被迫取消,带来的整体经济损失将超过5000万美元。而柏林马拉松的取消,给当地造成的综合收益损失也高达数千万欧元。

  再看国内马拉松赛事,据《2019年上海市体育赛事影响力评估报告》,上海国际马拉松带来的直接消费达3.28亿,相关产业带动效应11.45亿元。2018年的厦门马拉松为厦门市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1.16亿,带动经济效益1.75亿,综合经济效益2.91亿。可以说,线下马拉松的取消,给市场带来的冲击是不小的。

  好在我国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疫情防控成绩单,以马拉松为代表的群众体育赛事也开始相继恢复,广大路跑爱好者的参赛热情终于得以释放。上周末,开云app体育-有限公司此次上海、成都和南京三场重磅赛事同时开启,近3万名跑者参与其中。其中,上马是今年全球唯一保留大众参赛者的白金标赛事,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,证明了中国疫情防控态势的向好。此外,在重庆、昆明、杭州等地,多场路跑赛事同样吸引了众多好手。

  随着冬季的来临,马拉松赛事的中心将持续“南下”。其中,金标赛事广州马拉松“定档”12月13日,全马参赛人数“不缩水”,2万人的名额与去年持平。厦门马拉松将于明年1月3日举行,为新一年的马拉松赛事拉开帷幕。

  疫情捧红了“云跑步”

  回顾这一年疫情对中国马拉松造成的影响,也不都是坏的。赛事的取消或延期,让跑者们的“休赛期”格外的长久,扰乱了一部分人长期形成的运动健身习惯,但也使得一部分开始意识了健康的重要性,纷纷投入到运动健身的行列中,在疫情期间养成了运动健身的习惯。可以说,疫情下人们的健身习惯和运动方式都发生了改变。

  据知萌咨询机构联合肆客体育发布了《后疫情时代的体育内容消费趋势与营销策略报告》显示,55.7%的消费者在疫情后会保持或加强运动,18.1%的消费者原来没有运动习惯,疫情期间开始运动,11.9%的消费者疫情后准备开始运动。

  虽然疫情期间健身房去不得、户外运动受限制,但是,居家健身却悄然的流行了起来。居家隔离期间,跑者纷纷在家进行跑步训练,“杭州跑友用时5小时在家绕着两张床跑6250圈完成了约50公里。”“重庆大叔客厅绕圈跑10小时完成100公里”。从这些新闻就能看出跑友们对于跑步健身的热爱与对比赛的渴望。不仅国内跑者上演着“客厅马拉松”,国外跑者也上演着“后院马拉松”。有的在自家后院进行马拉松模拟赛;有的在阳台上进行完成42.2公里,甚至日本跑者绕着一棵树跑160公里。

  同样,马拉松赛事运营方也在积极探索马拉松线上赛。部分赛事公司在运动软件平台注册账号,也有部分赛事公司开发app或者小程序,在线上运营赛事、做一些活动以及商业化的运营,线上赛也可以实现为线下赛事培养粉丝和受众。包括上马在内的国内诸多著名马拉松,都纷纷举办线上赛。线上马拉松并非“疫情下的产物”,但却在疫情下得到了加速的发展。通过这一年,线上马拉松已经悄然成为跑者的新选择。

  疫情倒逼城市马拉松进一步提升办赛能力

  疫情背景下办马拉松赛事,还给城市管理者、办赛主体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财富。

  拿今年的上马来说,赛事组委会和政府管理部门、卫生疾控部门积极合作,最终制定了细致的防疫措施:所有参赛者和一线工作人员(急救跑者、志愿者等)都需提交核酸检测报告;为降低赛事风险,起跑发枪由一枪调整为三枪起跑,每枪3000人;比赛路线相较往年有多处优化,满足不同时间段保持安全距离的防疫要求;起终点和赛道沿线不设观赛席,不允许现场聚集围观、赛道私补……

  疫情倒逼国内马拉松将办赛和疫情防控工作充分结合,虽然没有这样的先例,让赛事主体一度手足无措,但在成功完赛后,其带来的正面影响却是长足的,“这次上海防疫工作和上马的融合经验,对于未来上海大健康领域的发展,有着相当积极的借鉴意义。”上海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所长吴寰宇如此说道。

相关文章